加入時間:2024-05-21 18:21 訪問量:1538 信息來源: 食品與生活 2024年5期
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,“巧克力腹肌”和“馬甲線”成為很多人對自己的追求。據預測,2025年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比例將達到38.5%。加上最近幾年異常高溫天氣的影響,電解質飲料異軍突起。面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產品和廣告,大家應該如何理性選擇?
哪些運動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?
當人體在運動時,心率達到每分鐘140~160次,這樣的運動算作中等強度運動,超過這個心率的運動就是高強度運動。適度的中高強度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,且有助于骨骼和肌肉健康。
《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(2021)》建議,6~17歲兒童青少年每天進行至少60分鐘中等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,18~64歲成年人每周進行150~300分鐘中等強度或75~150分鐘高強度或等量的中等強度和高強度組合運動。相當于每周進行中等強度運動5次,每次1小時,比如慢跑(6~8千米/小時)、騎自行車(12~16千米/小時)、登山、爬樓梯、游泳等。
中高強度運動會使人出汗速度加快,如果持續(xù)時間長達1小時及以上,或者運動環(huán)境高溫高濕,容易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。在長跑、足球、籃球等中高強度運動中,抽筋甚至猝死都與此有關。
在進行這些運動時,除了補充水分,還需要適量補充電解質。此外,許多研究表明,在運動前、運動中和運動后適量補充水和電解質,有助于提高運動表現并加快運動后的機體恢復速度。
補充多少電解質合適?
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準確答案。一方面,排汗的影響因素特別多,包括性別、體重、溫度、濕度、運動類型等,比如在不同溫度下,排汗量可以相差3倍。國內外有不少運動排汗量方面的研究,主流觀點是:在15~30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1小時中高強度運動,平均出汗量約為1升。
另一方面,電解質的流失量不僅和排汗量有關,還和電解質濃度有關。比如有些人天生的汗液更咸,汗液中鈉含量的個體差異甚至可以達到10倍。正因如此,一些頂尖運動員需要量身定制補液方案,以獲得最佳效果。普通人運動強度不如運動員,也不需要追求“千分之一秒”的極致輸出,不用強求精準補充。
若按照較低的汗液電解質濃度來推算,1升汗液大約丟失500毫克電解質,這個可以作為普通人運動補液的粗略參考。補液的精確度并不是那么重要,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電解質緩沖池,維持內環(huán)境穩(wěn)定是其基本功能。電解質多一點或少一點并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,都能滿足日常鍛煉的需求。
除了水和電解質,還要注意什么?
除了水和電解質,運動補水的產品一般還會強調滲透壓和糖?,F在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是“人體等滲”的,也就是和人體內環(huán)境的滲透壓一致,這樣可以提高水和電解質的吸收效率。同時會添加少量糖分(一般不超過8%),葡萄糖有助于腸道對鈉的吸收,也可以給肌肉提供一些能量。在運動過程中,每隔15~20分鐘喝幾口即可。
如果中高強度運動1小時或以上,盡量在喝水的同時補充一些電解質。選擇含電解質的飲料也不用太挑剔,依照上述的指引就好,可選擇喜歡的口味,最好帶有少量的糖。
總之,運動時補水、補電解質確有必要,但前提是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要足夠。